在"智能化"風靡的當下,變電站建設迎來了又一個風口──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建設,這將是電力科技創新歷程中的又一里程碑。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究竟有哪些新亮點?在這輪技術革新浪潮中,相關設備企業如何搶占市場先機?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長期致力于智能變電站研發工作的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南京國電南自自動化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劉穎。
設備模塊化是主要體現
"設備模塊化是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的重要特征。"劉穎認為,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將實現專業設計向整體集成設計、一次設備智能化向智能一次設備轉變,設備模塊化將使變電站智能技術進一步實用化、標準化、小型化、節約化和高效化。
"裝配式建設、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加工是新一代智能變電站設備模塊化的主要體現。"劉穎說,新一代智能變電站打破了原有的分工形式,在現有智能變電站的基礎上,更注重與電網協調運行,實現負荷的自動分配和對新能源的靈活控制。它將采用先進技術把站內的高壓一次、二次設備進行高度集成,設備與建筑物高度集成,且高度集成的設備設計、制造、調試均在工廠內一體化完成。
"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應用功能互動化、運維檢修高效化……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的功能更加齊全、智能化程度更高,調試及維護將更加靈活方便。"劉穎介紹,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具有集成化智能設備與一體化業務系統特征,可以有效地實現成本節約。
劉穎介紹,據前幾批的試點工程數據顯示,與傳統變電站相比,新一代智能變電站試點工程建筑面積減少15%~30%、二次屏柜數量減少20%~35%,工程設計、安裝調試等環節有效銜接,建設周期減少約50%~60%。經LCC成本測算,其全壽命周期成本較常規變電站降低3%~10%。此外,其通信平臺實現了網絡化,大量減少、控制電纜和光纜用量,減少電纜溝數量,并將二次電纜長度約減少為原來的80%。
劉穎認為,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科研成果應用逐漸成熟、設計持續優化、智能設備不斷完善與大規模生產應用,以及智能設備采購所實現的規模效應,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建設成本將進一步下降。
以完善的技術、設備搶占市場
事實上,早在2012年年底,國家電網就啟動了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示范工程建設,隨后在2013年推出了11個試點項目,直接推進了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的發展進程。隨著示范工程陸續投入運營,智能變電站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發展契機。
面對這一契機,相關企業該如何搶占市場制高點?長期致力于智能變電站研發工作、國電電力二次設備龍頭企業———國電南自的成功經驗,或可借鑒。
"我們注重研究底層基礎技術,著力打造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統一裝置軟件、硬件和系統通用軟件平臺,生產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能夠快速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劉穎介紹,我們將進一步提升傳統技術優勢,加強在特高壓保護、新一代智能變電站領域的技術研究與創新,鞏固和加強變電站保護與自動化產品的行業優勢,搶占技術制高點。
"掌握了完善的技術、設備優勢,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市場優勢,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戶外預制式二次設備艙的研發,開展高強度和高防護等級艙體、獨立內部環境智能控制系統設計,研發高度集成的'即插即用'光電纜接線系統。"劉穎說,基于新一代NPS平臺,國電南自還將推出全新一代的保護和控制產品,為公司保護、測控、穩控、過程層設備及故障錄波和網絡分析儀等產品提供統一平臺。
目前,公司研發的新一代通用SCADA平臺能實現主站和廠站各類監控業務的應用,實現變電站等多領域的應用集成,為各領域客戶提供最優化的平臺解決方案。
同時,國電南自還特別注重全壽命周期成本控制,實現從設計、建設、研制、檢測、調試和運維等整個環節成本的最優化,并從全站設計、設備研制和檢測調試環節充分考慮運維人員的使用,開展相關運維技術研究,促使變電站維護管理更加便利、高效,提升變電站運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劉穎介紹,國電南自還將開展保護、控制等相關電力電子設備的研發,開展直流輸電,尤其是柔性直流輸電方面的技術研究,并深入研究海外應用需求,推動我國智能變電站技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原標題:行業丨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建設成本逐步降低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營產品:1KV冷縮電纜附件 10KV冷縮電纜附件 35KV冷縮電纜附件
聯系電話: 4008635735
手機:
反饋郵箱: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