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供給側改革所帶來的煤炭行業去產能是供需格局改善的主要驅動因素,從目前來看,在目標責任的強力推動下,煤企去產能的力度將不斷加大,近期嚴重的供需失衡造成煤價連續上漲。
2017年初觸發煤電聯動上調電價可能性微乎其微
來自招商證券分析稱,煤價上漲觸發2017年初煤電聯動上調電價的可能性很小。經測算,2016年全年平均電煤價格指數低于409.85元/噸或高于479.03元/噸的情況下才會觸發下調(或上調)電價。
7月份最新中國電煤價格指數為340.72元/噸,今年上半年的平均電煤價格指數為320元/噸,分析認為2017年初觸發煤電聯動上調電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自2004年第一實施以來,煤電聯動政策在電力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已經歷三次完善,2004年首次提出煤電聯動,要求以6個月為一個周期,在平均電價波動超過5%時觸發調整電價。
2012年,在《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改委提出完善機制,將周期調整為年度,電企自行消納的煤價波動比例從30%調整為10%。
2015年底的最新政策以2014年為基準年,年度為單位,參考發布的中國電煤價格指數,波動大于30元時觸發測算公式,在符合條件下以2014年的電價為基準,對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進行區間聯動調整。
為全面準確反映全國電煤市場價格變化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會同中國煤炭資源網、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等幾家企業共同編制發布了中國電煤價格指數。中國電煤價格指數以2014年1月為基期,2015年底按月試行發布,2016年1月起正式按月發布。
煤炭去產能超預期火電企業將迎來倒閉潮
今年以來,國家多個部門使出了"洪荒之力"進行干預,煤炭去產能超預期,價格開始回升。這一強有力的政策推動,對煤炭企業來說,是讓價格重回軌道的福音,但對火電企業而言就是噩夢。
專家預計,若去產能政策依然嚴格執行的話,今后1-2年時間,煤炭價格將會有50-100元/噸的回升,就此一項發電企業成本就將增加1000-2000億元。去產能背景下,煤炭市場正在由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過渡,最大的受害者,又是火電企業。
8月27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濟師張樹民介紹,中國的火力發電廠可能在未來三、五年以內,會像現在的鋼鐵企業、煤炭企業一樣困難,可能要大批破產。特別是小電廠,環保不達標的電廠,不是政府強制關閉,而是是自己運行不下去,自己要關閉,自己要倒閉。
山西上半年電力運行情況分析指出,受供給側與需求側兩頭擠壓,發電企業經營風險增大。上半年,山西省55家省調火電廠利潤完成3.3億元,同比降低22.11億元。其中,27家企業盈利10.91億元、2家企業持平、26家企業虧損7.61億元,虧損面同比擴大16家。
根據綠色和平的分析,到2020年,中國預計將擁有總計1,200吉瓦運營和在建的燃煤電廠,并存在至少400吉瓦的過剩產能。這相當于1.4萬億人民幣的投資完全被浪費。到2020年代初期,由于煤電機組利用率將遠低于每年4330小時(2015年的利用率),所有煤電項目預計每年損失五千億元。
能源雜志分析認為,在與地方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發電企業兩點體會最深:胡蘿卜+大棒,即一方面慫恿發電企業大量投資電廠,以拉動地方GDP,另一方面,為替下游企業爭取利益,拼命打壓電廠降低電價,尤其是隨著大用戶直購電越來越多,壓電廠降電價已成了地方政府的必要工作之一。
在經濟增速沒有大幅上升、電源建設速度沒有明顯下降和計劃電量放開時間不變的條件下,3-5年之內,中國電力市場將迎來一場大潰敗。尤其是以煤電為主的發電企業,未來幾年內將不可避免地面對大面積虧損和電廠倒閉潮,其慘烈程度可與當前煤炭和鋼鐵行業相比,還可能更甚。
原標題:煤電聯動上調電價可能性很小 火電企業將迎來倒閉潮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營產品:1KV冷縮電纜附件 10KV冷縮電纜附件 35KV冷縮電纜附件
聯系電話: 4008635735
手機:
反饋郵箱: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