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內債券市場今年已經發生18家發行主體債券違約事件,涉及債券數量36只、本金超過200億元。這一數字幾乎是2015年全年違約金額的兩倍。
考慮到2016年是企業非金融信用債的到期高峰以及下半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大,不少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債務違約案例將持續攀升。而為了化解債務風險,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債權人們不得不做"多選題",銀團"輸血"、不良債轉股等多條渠道應及時啟動。
償債高峰≠違約高峰
據Wind統計數據,下半年將有2.72萬億元的公司信用類債券面臨到期償還或提前兌付,其中主要集中在8月和11月,分別是4930.4億元和4735.5億元,同比增長34.6%和15.3%。另據瑞銀統計,在鋼鐵等產能過剩嚴重的行業,8月開始將是債券到期高峰,屆時會有約800億元債券到期,10月和11月將有大約900億元債券到期。
債務的集中到期無疑增加了還本付息的流動性壓力。那么,下半年的償債高峰會否演變成一個違約高峰呢?光大證券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的償債高峰并非違約高峰。首先,從月度結構看,產業債的償還規模呈現季節性的變化。過往三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是產業債償還壓力最大的季節。產業債通常在8月和11月迎來第二和第三個償還高峰,不過從平均償還規模來看,后兩次的償還壓力相對溫和。而且考慮到市場經過第一次償債高峰洗禮之后,發行人對債務到期償付更為重視,準備也更加充分,因此8月和11月的償債高峰對債券市場的沖擊會相對減弱。其次,從融資情況來看,5月份以來信用債推遲或取消發行的情況大幅減少,發行規模明顯反彈。受違約事件頻發的影響,2016年前四個月,一級市場信用債推遲或取消發行的規模急劇增加。從行業分布來看,推遲或取消發行的行業主要集中于兩類行業,一類是綜合、建筑裝飾、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等主體評級較高、信用風險較低的類城投行業,另一類是以采掘、有色金屬、化工、鋼鐵的為代表的產能過剩行業。
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下半年的債務違約案例可能仍會比較頻繁,但是總體風險可控,也不至于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一方面,今年整體的流動性還是比較充裕,央行現在非常注意調節流動性,從以往的幾天一次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節。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速度較快,上半年的置換規模已經和去年全年差不多,這就緩解了許多地方融資平臺的財務問題。"
考慮到下半年債務到期還本付息壓力較大,市場人士認為接下來仍有進一步降息的必要。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需降低,且存量債務的付息壓力存憂。
鋼鐵煤炭等仍是"重災區"
盡管演化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小,但是東北特鋼接近50億元的違約規模,還是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挑動著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債券人們"脆弱的"神經。一位股份制銀行太原分行人士就取消了原本定好的年假旅行,緊盯手里的幾家煤企客戶。該人士無奈表示,"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已經不給民營的煤炭企業做業務了,不管是貸款還是發債都停了。但是現在火已經燒到了國企,我們不得不提防風險?,F在看來,煤炭、鋼鐵等過剩產能是'重災區',所幸目前我們這幾個客戶的付息都沒問題,但是現在總行要求我們跟緊一點。"
多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違約事件頻發,信用債違約從煤炭、鋼鐵、有色等強周期性和產能過剩行業向運輸、食品飲料等非周期性行業逐步擴展,信用風險從上游行業向中下游行業暴露。另外,違約主體從民營企業向地方國企、央企擴展,從中小企業向大型企業延伸。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分析師李艷表示,今年下半年,煤炭、鋼鐵和有色等產能過剩嚴重行業的債券到期規模達約70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0%左右。這些行業的經營狀況短期內難以出現根本性改變,預計仍將是債券違約的"重災區"。
根據中信建投方面對按行業劃分的違約企業性質的梳理,電氣自動化設備及煤炭開采業的違約全部為中央國企,專用設備及鋼鐵涉及部分央企;一直認為保剛兌訴求最強的地方國企在鋼鐵和其他稀有小金屬行業違約中占據大多數。這種情況表明上游強周期尤其是過剩產能行業的營收已經惡化到部分央企及地方國企都難以支撐的地步。后續經濟走勢及供給側改革的節奏將會對這些游走在邊際上的企業影響更為敏感。
面對如此局面,不少機構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以往相當火熱的香港點心債市場近期有所降溫。而不少境外投資者更是直接表示,"鋼鐵、媒體等過剩行業發的點心債,完全不予考慮。"
多條渠道化解債務風險
綜上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債務違約案例將持續攀升。為了化解債務風險,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債權人們不得不做"多選題",銀團"輸血"、不良債轉股等多條渠道應及時啟動。
連平表示,就現實情況來看,違約企業一般都與銀行信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針對一些盈利能力還可以的、規模較大的企業,主承銷銀行可以牽頭組成"銀團"給企業"輸血",使企業恢復運轉、渡過難關。另外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就是債轉股,債轉股是降低杠桿的最佳選擇。就在上周,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試點金融機構依法持有企業股權,更好地使金融和實體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互相推動、良性發展。
"預計下半年有可能就會有實施債轉股的案例了,不過在債轉股的過程中銀行還將面臨不少問題。一種情況是針對地方國企,占有絕對控股的地方政府是否配合。另一種情況就是某些政府或者企業干脆通過這種渠道'甩包袱'、逃廢債。"連平稱。
不少券商分析人士亦認為,債轉股推進速度不會太快,規模漸進,難以全面市場化,或成為各方博弈協調工具。"與上世紀90年代情況不同的是,現在的參與方太多,推行債轉股面臨很多阻力,要考慮很多因素。我國曾經實施過'債轉股',而且如今的債轉股重新被提及時,特別強調了'市場化',并不是給那些'僵尸企業'兜底。"
據報道,近期東北特鋼三期短融持有人第三次會議議案經過主承銷商國開行的修改形成了新的版本。新議案共計七條,對比會議前的版本,增加三條議案,其中包括了"再次要求東北特鋼書面承諾債券不會進行債轉股及不會惡意逃廢債并掛網公告"。
除了銀團貸款和債轉股,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認為化解風險還有其他的"選項"。比如政府出面推動各方"聯姻",即由某個較好的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來承擔可能發生違約的債務。又如通過產業基金注資,即通過以地方政府為主組的產業基金進行注資,履行救助義務。"其實這也是把企業的債務轉化成產業發展基金的股權了,預計后續處理債務一定是多種方式并進,單單靠某種渠道可能已經不夠了。"
中債資信分析人士認為,雖然銀行仍是這輪債務重組的主要債權人,但除了關注降低銀行不良資產率之外,在宏觀經濟周期下行、過剩產業企業困境以及清理僵尸企業等背景下,企業自身債務的化解以及未來的發展應是關注重點。"債務重組實質上是市場參與方的博弈過程,在此前提下政府可以不同形式創造良好溝通、協商的氛圍和環境,促進各方在各自讓渡一部分利益的基礎上,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或者以退為進創造更大的回收空間。在實施大范圍的債務重組時,除了提供財政支持、成立資管公司之外,需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以與具體的改革措施相配套或者規范和簡化流程。"
專家認為銀行資產質量將加劇分化
銀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1%,相較于一季度末的1.75%繼續攀升。分析人士預計,由于國內外經濟繼續低迷,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預計仍將保持下行趨勢,不良貸款將進一步增加。同時,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影響逐步顯現,區域經濟環境變化導致商業銀行經營狀況出現一定分化,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將加劇分化。
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
券商分析人士認為,自2012年三季度起,銀行業不良余額和不良率進入上升通道,預計2016年不良貸款余額將繼續提高,預計不良貸款余額增加5000億-6000億元,到2016年年底,不良貸款余額預計達到1.7萬億-1.8萬億元。
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此前表示,近三年來,中國銀行業面臨自2014年國有銀行核銷處置不良資產、改制上市以來最嚴峻的經營壓力,并且這種壓力短期內難以扭轉。銀行業需要做好長期艱苦作戰的思想準備,苦練內功,迎接漫長嚴冬的考驗。
中國銀行業協會近期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6)》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經濟結構調整及產能過剩治理仍將持續推進,銀行業資產質量將持續承壓。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增多導致銀行業投資風險上升,利率匯率市場化深入推進將使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難度加大,行業外部風險加大將導致輸入性風險加大。
莫尼塔分析人士稱,目前銀行不良率整體表現較為穩定,略有升高。大部分銀行人士表示,上半年信貸指標剛投放完,觀察逾期率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故未出現較高逾期率。多數銀行對后期逾期率上升較為擔憂,一些銀行可能為了上半年的報表,將部分不良貸款出表,這樣就會導致風險的滯后反映,三季度末可能會集中爆發。
不良消化能力仍較強
盡管如此,多數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還是認為目前商業銀行不良風險可控,并具備較強的不良貸款吸收能力。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從撥備來看,如果以我國銀行業2016年一季度的撥備覆蓋率175%與全球主要經濟體銀行業進行比較,我國也是最高的。在我們能夠收集到資料的其它主要經濟體樣本中,即使最高的美國也不到100%。更為重要的是,我國銀行業撥備覆蓋率的計算并未包含貸款的抵押品處置價值,而是額外提取的現金撥備,因而,撥備的計提更加真實穩健,有利于保持對不良貸款的較強吸收能力。
東方金誠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商業銀行動用撥備資產核銷不良貸款,導致撥備覆蓋率水平下降明顯,當前撥備資產已不足以應對不良貸款的繼續大幅攀升。但營業收入的穩定增長為銀行提供了較為充足的利潤以應對不良貸款損失,通過利潤消化有望成為銀行應對不良貸款繼續攀升的主要途徑。同時,多年的利潤積累以及逐步完善的外部資本補充途徑使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維持在較高水平,較強的資本實力為銀行應對不良貸款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后盾。"值得注意的是,為防止銀行經營失敗導致區域系統性風險發生,各地政府紛紛建立資產管理公司助力地方銀行化解不良貸款。同時,以不良貸款證券化、債轉股等為代表的創新處置手段陸續出臺,意味著銀行消化不良貸款手段逐步多元化。處置手段的豐富和創新能有效增強銀行消化不良貸款能力,但銀行若能從此輪不良貸款風險暴露中吸取教訓,轉變粗放式增長模式,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扭轉被動局面。"
改革提速助力緩解國企債務風險
隨著東北特鋼年內第7次債券兌付違約,再次將國企債務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數據顯示,目前央企和地方國企合計違約占比由一季度的33%增至目前的39%,鋼鐵、煤炭、有色等產能過剩行業占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國有企業龐大的債務處置成為國企改革與產能出清中的難點,在地方國企債務負擔加重的時候,化解債務負擔的唯一出路就是地方政府拿出勇氣把"呼吸機"拔掉,不再給債務過多的地方國企"輸血",嚴格按照破產法來對僵尸企業實施市場退出,將并購重組與破產清算相結合。
債務風險上升
東北特鋼宣布其8.7億元定向債務融資工具實質違約,使得地方國企債務風險再次升級。
中信建投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有企業債務違約大幅增多,合計違約占比由一季度的33%增至目前的39%。從行業來看,鋼鐵、煤炭、有色、電氣自動化設備等產能過剩行業占多數,從地域來看,央企違約集中在河北及山西,地方國企違約則集中在遼寧、廣西及上海。
實際上,在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的國企中,東北特鋼只是面臨沉重債務負擔的地方國企的一個縮影。
財政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末,國有企業負債總額835497.2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地方國有企業負債總額380529.5億元,同比增長11.4%。1-6月鋼鐵和有色等行業虧損。
人民大學近日發布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邏輯及實施路徑》報告顯示,目前僅僅煤炭、鋼鐵、有色和水泥四大過剩行業的有利息負債存量就達5.4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2.8萬億元,債券1.6萬億元,信托等非標約1萬億元。
"如果算上債務成本,不少國企是算不上盈利的。"李錦表示,壓在地方政府頭上的有"三座大山"是錢從哪里來、人到哪里去、債去哪里銷。在不少地方國企面臨債務風險時,地方政府往往會選擇兜底,這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的就業和GDP往往都和這些國企有密切關系,一旦國企倒閉,就業安置會成為一大難題;另一方面是因為地方國企債務和地方政府往往緊密關聯。而化解債務負擔的唯一出路就是不再給債務過多的地方國企"輸血",并進行破產清退。
改革助力緩解風險
面對不斷出現的國企違約和居高不下的國企債務問題,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近日召開的2016年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表示,目前企業債務的確比較高,也有違約,但是沒有系統性和區域性的債務風險爆發,財政資金不會輕言干預。
國資委方面也表示,近期國資委組織對中央企業發行的各類債券進行全面摸底和風險排查,總體平穩、風險可控。將認真督導企業通過深化改革、強化管理、資源整合、減員增效、債務重組等措施,化解風險,走出困境,逐步實現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溫和復蘇,央企的盈利狀況有所改善。國資委7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央企業二季度實現利潤總額3702.2億元,月度利潤平均為1234.1億元,比一季度月均利潤增加389.9億元。6月份中央企業當月實現利潤1419億元,是上半年的最好水平。有38家企業上半年效益同比增幅超過10%,16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30%。今年一季度有18家中央企業整體虧損,虧損額137.8億元。國資委組織開展困難企業改革脫困專項治理工作,逐戶確定扭虧目標和落實工作責任,各項工作措施逐步到位,經過二季度的積極努力,有6家中央企業扭虧為盈,其他12家企業實現大幅減虧,比一季度減虧70.6億元。6月份當月實現營業收入2.2萬億元,高于近兩年中央企業月均收入(2萬億元)水平。
數據顯示,6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66.2%,比上年末下降0.5個百分點,56家企業資產負債率比上年末下降;截至3月末中央企業發行債券余額4.05萬億元,自2014年以來共有4家中央企業所屬子企業曾發生過債券違約或超期兌付,占中央企業整體發行債券規模的0.2%。
此外,國企并購重組正進一步加速。國務院日前下發的《關于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提出,以鋼鐵、煤炭行業為重點,大力壓縮過剩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按照減量置換原則從嚴控制新項目投資。對高負債企業,以不推高資產負債率為原則嚴格控制投資規模。加大清理長期虧損、扭虧無望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力度。通過資產重組、破產清算等方式,解決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布局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退出問題。通過產權轉讓、資產變現、無償劃轉等方式,解決三年以上無效益且未來兩年生產經營難以好轉的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問題。下大力氣退出一批不具有發展優勢的非主營業務。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認為,要防范因結構調整與處置僵尸企業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同時還應在此過程中引導中國經濟與國企改革步入穩健發展的市場經濟新常態。應堅持以市場化手段為主、以行政化手段為輔的原則,嚴格按照破產法來對僵尸企業實施市場退出,處理好僵尸企業失業人員安置問題,要挖掘一批專家擔當專業的管理人,改變債權人債務人行為方式,使其真正自負其責。同時,應將并購重組與破產清算相結合。
中信證券認為,債務處置成為國企改革與產能出清中的難中之難。中鋼、渤鋼債務重組皆倚重債轉股。梳理發現,此次債轉股頂層設計中,最顯著的特點是遵循市場化原則,債轉股的更多具體細節仍在討論中,雖其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市場對違約不確定性的擔憂,但多項正面事件緩和了市場的緊張情緒,一旦市場預期再度形成一致,正常融資秩序將會恢復,債務重組有望徐圖穩進。
原標題:銀行緊盯鋼煤"重災區" 債務重組要做"多選題"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營產品:1KV冷縮電纜附件 10KV冷縮電纜附件 35KV冷縮電纜附件
聯系電話: 4008635735
手機:
反饋郵箱: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