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能源"的升溫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深入,國內眾多能源公司、互聯網公司加速布局互聯網+智慧能源領域。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服務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其主旨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主要涵蓋電力的洲內聯網、洲際聯網和全球互聯,重點是開發以"一極一道"(北極、赤道)為代表的大型能源基地、構建全球特高壓骨干網架、推動智能電網在全球廣泛應用、強化能源與電力技術創新,從能源合作的角度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經濟帶建設??梢灶A期,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電氣設備、能源類上市公司以及互聯網公司布局這一行業前沿。
面臨的機遇
積極的政策支持
經國務院授權,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在近9000字的"一帶一路"路線圖中,兩次提到了沿線各國之間的能源合作。①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②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和先行行業,能源產業面臨著巨大的商機,合作正在從單邊走向區域。
眾多領域的合作機會
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在互聯網+智慧能源領域的合作,并不局限于一個項目、一個領域的合作,而是可以擴展到整個互聯網+智慧能源行業的多個方面。產能合作方面,我國在水電開發、風電和太陽能生產方面具有較強優勢,我國可以考慮整合對外援助渠道和資源,輸出在火電、水電和風光領域的部分產能。
技術合作方面,我國可以主動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咨詢",并參與重大技術開發和技術轉移,不過在不同國家的著力點應有所區別,在中東歐地區,應側重技術、設備和電網改造,在發達國家需要與它們聯合,拓展智能網和智慧能源的技術設備、軟件開發、大數據與云計算服務供應。
經濟走廊方面,可建立大電網、分布式電源和電網,輸出我國長距離電力輸送技術如特高壓,提供產業配套、負荷中心規劃和管理,未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將出現涵蓋能源上中下游領域的不同產業經濟中心。
投資基金方面,亞投行等金融機構可從傳統的低息貸款,走向以增加資本金撬動更多資金投入,通過合理搭配股權和債權,以股權投資為主,兼顧債權、貸款及基金等多種投融資形式,為能源互聯互通提供資金支持。
海外工業園區開發方面,可以在海外直接建設生產加工園區,并為園區提供清潔高效的電力。自貿區建設方面,雙多邊自貿區將為電力合作提供合作規則,加強不同自貿區、貿易體制之間的對接。
廣闊的市場空間
"一帶一路"規劃最重要的戰略意義就在于尋找經濟增長的全新驅動力,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互聯網+智慧能源的推進將創造出巨大的電力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需求。全球能源互聯網構想落地后,我國特高壓技術和電工裝備產品將贏得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帶動我國的標準、技術、產品"走出去"。
同時,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GDP增速趨緩的大背景下,我國火電裝備制造產能以及施工能力嚴重過剩,煤炭需求也陷入長期疲軟。而東南亞、南亞電力發展比較落后,無電人口相對較多,需要新增電源潛力,擴大電力普遍服務,這些國家現有火電項目的設備更新和系統升級也迫在眉睫。這為我國能源設備、能源服務等企業提供新的出路和市場空間,有利于促進能源信息服務公司同能源生產、裝備制造、建筑施工企業一起走出去。
有利于要素的互聯互通
"一帶一路"經濟帶各國、各地區的資源稟賦不一樣,而負荷中心又不可能在同一地,"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間具有電力互聯互通的需求。通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尤其通過我國的特高壓技術構建跨國能源互聯網,將中亞五國的煤炭、水力和風電等資源要素與東南亞、南亞、東北亞各國大型風電、水電、光伏、核電、火電廠互聯互通,既有利于促進區域電力跨境優化配置,也有助于提升區域電網對于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使得供求在"一帶一路"經濟帶范圍內的平衡,從而大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一帶一路"戰略還有利于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有利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將有力促進我國與周邊國家在經濟、貿易、文化等多領域的深化合作,拉動經濟增長、帶動產業升級,實現各方共贏。
面臨的挑戰
給設施聯通方面帶來新的挑戰
互聯網+智慧能源需要加強綜合能源網絡建設,主要包括建設以智能電網為基礎,與熱力管網、天然氣管網、交通網絡等多種類型網絡互聯互通,多種能源形態協同轉化、集中式與分布式能源協調運行的綜合能源網絡;需要構建開放的共享體系,建立面向在多種應用和服務場景下能源系統互聯互通的開放接口、網絡協議和應用支撐平臺,支持海量和多種形式的供能與用能設備的快速、便捷接入。一帶一路沿線涉及65個國家,沿線各國在經濟社會、基礎設施發展層次以及能源需求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各種能源設施采用的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并不一致。如何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能源合作,實現這些國家間互聯網+智慧能源中能源流與信息流的互聯互通具有極大挑戰。
給安全帶來新的挑戰
互聯網+智慧能源要求加強能源信息通信系統的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根據信息重要程度、通信方式和服務對象的不同,科學配置安全策略。建設互聯網+智慧能源下的用戶、數據、設備與網絡之間信息傳遞、保存、分發的信息通信安全保障體系,提升互聯網+智慧能源網絡和信息安全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要建立多方參與、平等開放、充分競爭的能源市場交易體系。一帶一路背景下,將多國的電網、油氣網絡連接在一起,互相之間進行信息傳遞、分發。由于環節的增多,協調機制更加復雜,必然給安全增加諸多難度,面臨著不可控的風險。同時,"一帶一路"沿線所經的南亞、中亞及西亞等地區政治形勢較為復雜,不穩定的政治因素也給能源安全帶來安全隱患。
對調度提出新的挑戰
互聯網+智慧能源要求推動可再生能源生產智能化,鼓勵建設智能風電場、智能光伏電站等設施及基于互聯網的智慧運行云平臺,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產;加快化石能源生產監測、管理和調度體系的網絡化改造;實現儲能系統與新能源、電網的協調優化運行;構建以多能融合、開放共享、雙向通信和智能調控為特征,各類用能終端靈活融入的微平衡系統。
隨著大規模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比例的增加,可再生能源電站出力的不可控性、波動性和隨機性必將給電網調度帶來不少壓力?;ヂ摼W+智慧能源將通過特高壓網架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間的能源傳輸,將使各國電網之間的電氣聯系大大加強,廣域動態交互影響加劇,電網穩定特性變得更加復雜,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遠距離傳輸對于電網調度提出了新的挑戰。
對交易提出新的挑戰
互聯網+智慧能源需要培育綠色能源靈活交易市場模式,完善基于互聯網的智慧用能交易平臺建設,主要包括建設基于互聯網的綠色能源靈活交易平臺,支持綠色低碳能源與電力用戶之間實現直接交易;構建可再生能源實時補貼機制,實現補貼的計量、認證和結算與可再生能源生產交易實時掛鉤;發展綠色能源的證書交易體系,鼓勵提供更多差異化的能源商品和服務方案。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如果各國能源網絡相連,能源的供需形勢將隨著各國的資源、時差、生產和生活狀況隨時變化,其價格多變也成為必然,同時,各國能源網廣泛互聯狀態下也許會催生更多的綠色能源交易市場模式,該模式的設計對互聯網+智慧能源交易提出新的挑戰。
相關閱讀:
撲面而來丨"互聯網+"智慧能源或可挖掘電力無限潛力
消費方式將給消費者帶來大變化 能源局談"互聯網+"智慧能源
深入|"互聯網+能源"的N種模式和難題
原標題:“一帶一路”背景下互聯網+智慧能源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營產品:1KV冷縮電纜附件 10KV冷縮電纜附件 35KV冷縮電纜附件
聯系電話: 4008635735
手機:
反饋郵箱: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