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壤污染整體狀況不容樂觀。環保部2014年4月公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
我國土壤修復每年的項目數量僅為幾十個,年投資額大約在20-30億元,并多以小規模項目為主(2000萬元以下)。項目類型以污染場地修復為主,其中場地修復占到總量的78.6%,耕地修復僅占7.1%。目前土壤修復行業的產值占環保產業總產值的比重大約為0.5%。而美國的土壤修復行業在2000年左右進入高速發展期,土壤修復的資金占GDP的比重保持在0.4%以上,占環保產業總產值的30%左右。
由于我國的土壤修復尚處于從"無"到"有"的初始階段,土壤修復的商業模式尚不清晰,大部分企業工程經驗少,長時間虧損經營。然而,近兩年政府對土壤修復的重視程度增加,"土十條"有望從頂層設計推動行業發展。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文稿已比較成熟,年內有望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7年將納入常委會的立法計劃。進入2014年以后,污染場地的調查、評估、修復和監測的一系列標準和法規密集發布,完善土壤修復項目的實施過程的各項參考依據。另一方面,環保行業"十三五"的重心正在從減排逐漸轉向環境質量恢復,而各地方政府對環保的態度也開始有了從被動到主動的一個轉變,多省份已率先出臺省級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從已有項目的地域分布來看,經濟較發達的江浙滬、鄂湘粵地區領先于全國;從項目的類別來看,由于城市內的"棕地開發"所具有的土地開發價值,工業污染場地修復略微領先于農業耕地的修復和礦山修復,因此假設在"十三五"期間,工業場地、農業耕地和礦山的修復比例分別為7%、3%和5%,則對應的市場空間約為1900-3500億元。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多樣性,往往需要針對不同的污染場地設計不同的修復方案。每一個場地往往需要因地制宜,對不同的技術路徑進行綜合使用。某種程度而言,土壤修復中"人"比"專利"更重要,企業應加大對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其技術團隊對于相關修復技術和實地修復工程方案的持續研發能力。主要一、二線城市的商業用地修復機會較多,湘江流域治理等政府重點投資項目值得企業關注,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參與PPP"打包"模式介入土壤修復。
原標題:中投預測:“十三五”土壤修復市場約為1900-3500億元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營產品:1KV冷縮電纜附件 10KV冷縮電纜附件 35KV冷縮電纜附件
聯系電話: 4008635735
手機:
反饋郵箱: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