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以來,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數量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長,并先后進行了3次提標改造。目前數量達到2002年的13倍,處理能力達到2002年的4倍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由2002年的30%左右提高到約90%。截至2015年底,城鎮污水的日處理能力達到1.82億噸,成為全世界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
可我國水污染惡化的趨勢為何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
曾有媒體報道,我國80%的污水經處理后水質仍與地表水劣V類水質相當,主要原因是2002年制訂的國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準入門坎低,按照最嚴格的一級A標準執行,也只相當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所規定的劣V類水質,是造成城市黑臭水體的根源之一。
換句話說,在現行國標下,對我國許多水環境負荷超載的流域和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建在哪里,排污就在哪里,哪里就會形成黑臭水體。
在此背景下,2015年11月,國家環保部公布《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這無疑是推動水處理供給側創新升級的催化劑。
但是,要打好這場補齊環保短板的攻堅戰似乎面臨巨大挑戰?!墩髑笠庖姼濉钒l布近3個月,業界討論激烈,特別是針對"特殊排放限值"的提出及其適用范圍,有支持的,但反對的不在少數。
近年來,以膜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環保企業不遺余力地努力,研發出了一批污水處理及資源化新技術,使我國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這些新型的污水處理技術是我國重點流域污水處理和資源化的創新力量,且投資和運行成本都逐年降低,成為傳統技術的替代者,為環保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技術和經濟支撐。
以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為例。采用MBR技術新建和提標升級的污水處理廠可以將排放標準提高至地表IV類以上的高品質再生水,是解決中國水資源緊缺、水污染嚴重、城鎮黑臭水體泛濫等問題的最佳途徑,正在我國的京津冀、太湖流域、滇池流域、珠三角等地區獲得廣泛應用。中國環保企業在MBR的研發、創新已經走到了世界領先地位。
"十二五"期間,碧水源以自主創新為驅動,膜產品的性能、膜材料的生產和膜成套裝置的制造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高品質MBR膜國內生產能力已到了600萬㎡/年以上,價格也降至國外同類產品的50%,MBR膜設備投資成本下降約42%,當前MBR工藝的工程直接費用在2000—3000元/噸,基本與傳統一級A工藝持平。
同時,隨著高低脈沖曝氣等技術成功研發與應用,MBR工程運行能耗下降了約35%,單位水量總能耗僅比傳統一級A工藝高出10%左右。
現在中國已成為全球MBR技術應用發展最快的地區。目前全國在建和已建成MBR工程總數量超過150座,總處理規模超過750萬m3/d,遍布20多個省市地區,出水水質主要指標穩定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
可以說,膜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提高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提高水務行業供給品質,構建國家水安全戰略體系,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基礎,改革已箭在弦上,而我們欠缺的就是那一點面對改革中"陣痛"的勇氣。
原標題:環保供給側升級 MBR膜技術推動水污染治理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營產品:1KV冷縮電纜附件 10KV冷縮電纜附件 35KV冷縮電纜附件
聯系電話: 4008635735
手機:
反饋郵箱:
地址: